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。持续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,统筹市区一体的教育规划,稳步提升学前教育办学资源供给,加快推进瞿山路、陶然新村、滨湖等3所幼儿园的建设,提高公办园辐射力。加大薄弱园改造提升力度,建立薄弱园帮扶机制,通过城乡幼儿园结对、优质园带动、公办园辐射等方式,提高办园水平。组织开展了宣州区第十四届科学保教展演活动等系列宣传活动,全面展现宣州区学前教育实践探索成果。
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。统筹优化、整合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师资、校舍、运动场地等资源,让更多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。全面启动对朱桥、沈村、洪林、黄渡等4个乡镇小规模学校整合工作。推进市二小等城区“热点”优质学校挖潜扩容,提质扩优,因地制宜改造学校空间,拓展学生活动场地,不断化解“大校额”。发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、引领作用,统筹校际均衡发展,采取“名校”办分校的方式,实现管理、师资、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。组建设立滨湖学校,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同时,有效缓解了城区热点学校入学压力。
推进入学招生科学优化。科学划分义务教育学校学校学区,探索实行“双学区”“长幼随学”等创新举措,进一步凸显教育公平。完善并全面推行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登记程序实行“线上”预登记+“线下”现场审核相结合方式,落实“一件事一次办”。扎实开展义务教育“阳光招生”专项行动,从严、从快查处涉及违规招生行为的单位和个人。
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。紧盯高考新变化、课程新变化和教材新变化,实施市区普通高中布局调整与资源优化工作,持续扩大区域内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。开展特色办学试点,在保证开齐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,适应学生特长优势和发展需要,提供分层分类、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,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系列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2024年,区属6所高中本科达线率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幅度提升。
推进职业教育产教互通。通过深入推进新型学徒制试点、开展订单式教学、探索校政企合作新模式、创新教学引企入校等举措,强化校企深度合作、产教融合。上半年,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考察,邀请企业到校开展招聘宣传等方式,极大提振了中职毕业生到本地企业实习和就业的动力和信心。
推进立德树人落地见效。深度挖掘中小学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,发挥各类课程育人功能,积极推进全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。组织开展“奋进新征程 做好接班人”第31届全区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,完成211篇征文评选,参加小学生讲故事、中学生演讲比赛的学生分别为44人和37人。10名学生获得区“十佳新时代好少年”荣誉称号、105名学生获“百优新时代好少年”荣誉称号。全面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心理健康教育,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校行9场,举办“宣州家长大学堂”家庭教育新理念专题报告会3场,受众6.5万人。
推进体教融合共促发展。指导学校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,积极打造“一校一品、一校多品”体育特色,上半年申报通过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9所。截至7月,全区举办了中小学生校园足球等六大类比赛共计460余场,群众性体育赛事16场,组织参加省、市级赛事12场;承办第四届长三角体育节大型体育赛事3场;成功组织协办了宣州区水阳江第一届龙舟邀请赛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政务
微信
政务
微博